• <nav id="mwqyq"></nav>
  • <nav id="mwqyq"></nav>
    關于ZAKER ZAKER智慧云 免費視頻剪輯 合作 加入

    重慶發現內地首例境外輸入猴痘病例 廣州已建立專門的猴痘病區(備用)

    新快報訊 9 月 16 日,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對外發布消息稱:重慶市確診 1 例境外輸入猴痘病例。發布內容指出,此次重慶發現的病例是國外中轉重慶入境人員,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離期間,雖然檢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,但被發現有皮疹等癥狀,經多個實驗室及國家專家組確診為猴痘。目前,該病例正在定點醫院集中隔離治療,情況穩定,而且其密切接觸者已落實接受隔離醫學觀察。消息一出,再次引起大家對猴痘的恐慌和擔心。

    9 月 17 日,記者從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官微獲悉,目前該院已建立了專門的猴痘病區(備用),可隨時收治猴痘患者并提供相應的診療服務。

    " 寧可備而不用,不可用而不備。" 廣州醫科大學博士生和碩士生導師,感染病中心主任、科主任李凌華提醒到,雖然專家研判,該病例入境重慶即被隔離管控,無社會面活動軌跡,疫情傳播風險低,大眾不需要過度恐慌," 但是,防患于未然,隨著輸入風險的不斷增加,全民仍要提高警惕。"

    李凌華介紹,猴痘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的分泌物和體液或被咬傷、抓傷感染,人與人之間傳播主要通過密切接觸途徑,也可通過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時飛沫傳播,有研究提示,接觸病毒污染物品、胎盤也有可能傳播,此輪疫情的最主要傳播途徑是性接觸。

    目前,我國針對猴痘的防控工作主要集中在應對猴痘疫情輸入風險。今年 6 月份,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國家中醫藥局已印發《猴痘診療指南(2022 年版)》,7 月份,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發布了《猴痘防控技術指南(2022 版)》。

    根據目前資料看,本次在歐美流行的猴痘,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、皮疹、淋巴結腫大、頭痛、疲勞,通常為自限性疾病,但部分患者出現并發癥,例如:繼發細菌感染、腦炎等。本輪疫情主要流行病毒株是西非分支,致死率較低,但迄今也已經有 10 余例死亡病例。尤其免疫缺陷人群,罹患猴痘后可能會導致嚴重臨床并發癥,甚至死亡。

    李凌華指出,目前尚無特異性抗猴痘病毒藥物,治療主要是對癥和支持治療及針對并發癥治療。我國目前沒有專門的猴痘疫苗。盡管接種天花疫苗可以為預防猴痘提供 85% 免疫保護效果,但我國 1981 年后出生的公民基本都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,市面上也無法獲得天花疫苗。由于當前普通人群感染猴痘的風險較低,WHO 不建議大規模接種猴痘疫苗。

    鏈接:個人要預防猴痘怎么做?

    1、在疫情國家居住及旅行人員:關注當地疫情,避免和感染動物以及猴痘患者接觸,不直接接觸動物的體液、分泌物,肉類需徹底煮熟才進食。在公眾場合做好戴口罩和勤洗手,照看或探視病人時做好個人防護。規范自身行為,避免與可疑或診斷的感染者發生性行為,避免共用生活用品。

    2、猴痘疫區歸國人員:入境健康申報時配合海關主動報備,并主動聯系當地疾控部門報備,同時開展自我健康監測。如果出現發熱和 / 或皮疹時,應該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,并告知接診醫生境外旅居史和有無猴痘患者接觸史。

    3、近期計劃出國人員:需密切關注目的地國家的猴痘疫情,盡早了解猴痘預防和治療的相關知識,例如:避免接觸嚙齒類動物和猴痘病人,避免與病人共用物品,避免與可疑感染者發生性行為,做好個人手衛生,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皮疹等癥狀及時就醫等。

    4、國內其他一般人群。我國一般人群感染風險極低,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皮疹等癥狀應及時就醫。

    新快報訊 記者 高鏞舒 報道

    頭條新聞

    頭條新聞

    時事熱點 一手掌握

    訂閱

    覺得文章不錯,微信掃描分享好友

    掃碼分享

    熱門推薦

    查看更多內容

    ZAKER | 出品

    查看更多內容
    欧美老妇黄色片
  • <nav id="mwqyq"></nav>
  • <nav id="mwqyq"></nav>